人文之寶 | 北宋雙子星,蘇軾&黃庭堅帆布包上新!
在中國古代的文壇上,歷朝歷代都不缺少并立的雙子星。比如我們已經出品過的李白杜甫cp帆布包。
以及元稹白居易cp帆布包。
這一次,我們將目光投向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文學藝術空前繁榮的時代——北宋。
在北宋文壇上,有一組著名的“元祐cp”。
他們二人既是師生,又是朋友;他們都璀璨于各自的領域,卻又在相互交集的位置猶如雙峰并立;他們有不同的詩歌創作理念,又同時開創了北宋文壇上不同的文學流派,影響力持續至今。他們就是北宋文壇上著名的“蘇黃”cp——蘇軾和他的弟子黃庭堅。
(左: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右: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蘇黃二人的交集,始于元豐元年(1078)黃魯直主動寫給蘇子瞻的一封信,信中附了兩首詩作。收到信的蘇軾對黃庭堅的詩歌大加贊賞,稱其“得古人之風”。這成了蘇黃二人“唱和”的起點。
到了元祐元年(1086),黃庭堅與蘇軾都來到了京城同朝為官。這個時期,蘇黃二人尤其親密。他們以蘇軾的宅邸為中心,或評詩作畫、講道論禪,或酬唱作答、游樂宴集,這一場以蘇黃二人為中心的北宋文壇空前繁榮的詩歌唱和一直持續到元祐四年(1089)。
這期間,蘇黃二人由于有著相似的人生觀、價值觀,幾乎無話不談。甚至在蘇軾調離京城后二人還一直保持著信件往來,直到蘇軾去世。
(多年后,貶謫途中的黃庭堅,聽聞蘇軾去世的消息,失聲痛哭。)
據不完全統計,蘇黃二人的唱和之作有百篇之多。
其中有關于品畫的題畫詩。例如蘇軾曾題寫北宋著名畫家兼詩僧惠崇的作品,留下了著名的《惠崇春江晚景》一首: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惠崇《秋浦雙鴛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黃庭堅也有《題惠崇畫扇》:
惠崇筆下開江面,
萬里晴波向落暉。
梅影橫斜人不見,
鴛鴦相對浴紅衣。
二人也愛品茶。得知蘇軾愛好閩地出產的“小龍團”,黃庭堅就將自己家鄉出產的茶葉“雙井”推薦給蘇軾,并附上詩作,請東坡品鑒:
人間風日不到處,天上玉堂森寶書。
想見東坡舊居士,揮毫百斛瀉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為公喚起黃州夢,獨載扁舟向五湖。
于是蘇軾寫就《黃魯直以詩饋雙井茶,次韻為謝》,稱贊黃山谷家鄉茶葉的可口:
江夏無雙種奇茗,汝陰六一夸新書。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湯生璣珠。
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
明年我欲東南去,畫舫何妨宿太湖。
(東坡煮茶圖)
作為詩詞寫作的行家里手,兩人也多次探討作詩之法。東坡天才恣肆,書寫輕松、自由,甚至有些放浪,開創了北宋文壇的豪放一派。山谷則是唐朝老杜的擁躉,宣揚無一字無來歷,主張發揮才、學、識,“點鐵成金”[1],這也讓他成了宋代最有影響力的詩派“江西詩派”的開山祖師。東坡和山谷雖然風格自成一家,卻也都有異量之美,互相欣賞。
蘇黃甚至相互模仿過對方的詩詞。蘇軾《送楊孟榮》中自注“效黃魯直體”。黃庭堅也模仿蘇軾的《水調歌頭》:“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
雖然蘇黃并沒有元白那樣以夢相見的心有靈犀,也沒有李杜二人以盛世為背景見證的友誼。但蘇黃的交往猶如伯牙遇上子期,似高山流水,綿延不絕。這兩人,頗有一種“分則各自為王,合則天下無雙”的氣勢!
蘇黃棄絕孔方兄,此生無愧管城子。
立馬挽弓西北望,高山流水遇知音。
為了紀念這兩位北宋的大師級師徒組合,人文之寶特別推出了“蘇黃cp”帆布包。
這次的帆布包沿襲了以往的設計風格,以東坡和山谷為主體元素,“一坡一谷”的名號對應呼應了cp主題。
另外,在詩句選擇上,我們選取了蘇軾被貶黃州所作《定風波》一詞當中的名句“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以及黃庭堅的詩作《寄黃幾復》中的著名頷聯“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在古典中發掘時尚個性。
整體采用了橙綠的撞色設計,環保絲網印刷,12安純棉帆布,質感厚實。再加上按扣設計,滿足您的日常出行需要。
目前,帆布包[1]黃庭堅《答洪駒父書》中提出了著名的“點鐵成金”法:“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于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
人文之寶|元白cp帆布包上新,來感受大唐最甜友情!
稿件初審:王琬舒
稿件復審:王 薇
稿件終審:王秋玲